药物的基本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兴奋作用:
-
能增加细胞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产生兴奋作用,如肾上腺素。
- 还能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
抑制作用:
-
能抑制细胞的活动,使之兴奋性降低,如阿托品。
- ***它还能减轻或消除兴奋的症状,如镇静、催眠、抗惊厥。
-
治疗作用:
-
治疗作用是指药物针对疾病所表现的治疗作用,如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 治疗作用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
-
副作用:
-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下,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如四环素引起的光敏性皮炎。
-
过敏反应:
-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 过敏反应分为四型,即I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和IV型(迟发型)。
-
耐受性:
-
耐受性是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分为后天获得耐受性和先天遗传性耐受性。
-
依赖性:
-
依赖性可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 躯体依赖性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身体对药物产生适应,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 精神依赖性则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精神上的依赖,与躯体依赖性不同,停药后不会产生戒断症状。
-
耐药性:
-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 这可能是由于病原体基因发生变异,也可能是由于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
***药物的基本作用还有以下几种特殊类型:
- 选择性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主要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器官,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较小。
- 选择性作用机制:药物在治疗量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 直接与靶组织或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进而改变细胞功能。
- 干扰酶系统功能,进而改变细胞代谢过程。
- 影响免疫功能。
- 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快慢不同,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也不同。
- 药物的作用强度:药物作用强度是指药物在单位时间内对机体产生的效应大小。
- 药物的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用LD50/ED50表示,即半数致死量与治疗剂量的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了解这些基本作用及其特殊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