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存储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
- 逻辑存储结构:
关系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这是最广泛使用的存储结构,它使用二维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非关系模型:如键值存储、列存储、文档存储和图形数据库。这些模型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数据存储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应用的需求。
- 物理存储结构:
文件系统:这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负责将逻辑数据映射到物理存储介质上。常见的文件系统有B树、位图索引、B+树、哈希索引等。
数据库引擎: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它们负责实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之间的映射。数据库引擎还负责数据的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等功能。
存储过程和函数:这些是数据库中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预编译代码块,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性能。
触发器和存储过程:它们是数据库中用于响应特定事件的自定义代码块,可以在数据插入、更新或删除时自动执行。
索引:如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用于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
分区表:将一个大表分成多个较小的部分,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性能。
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物理位置上,以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从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来看,还可以将存储结构分为集合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集合存储结构:将数据元素存放在一组节点中,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这种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通过指针连接,适用于元素数量相对较少且需要频繁修改的场景。
链式存储结构:将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中,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这种结构中数据元素可以动态分配存储空间,适用于元素数量较大且不需要频繁修改的场景。
这些存储结构和类型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