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Qi协议:

    • Qi(发音为“chee”)是由无线电力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制定的无线充电标准。

    • Qi协议支持设备在低功率下进行能量传输,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

    • 它支持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MRC)和磁感应(Inductive Charging)两种传输方式。

  2. AirFuelResonance协议:

    • AirFuelResonance是由飞利浦和德州仪器共同开发的一种无线充电标准。

    • 该协议专注于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允许设备在较近的距离内高效传输能量。

  3. Wi-Fi Direct协议:

    • Wi-Fi Direct是一种点对点无线通信技术,可用于实现无线充电。

    • 它基于Wi-Fi标准,允许设备之间直接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和能量传输。

    • Wi-Fi Direct通常用于需要较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场景。

  4. 蓝牙低功耗协议(BLE):

    • 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 BLE)是一种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

    • 虽然BLE主要用于数据传输,但也可以通过特定的配置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 BLE的传输功率相对较低,但足以满足某些低功率设备的充电需求。

  5. SuperCharge协议:

    • SuperCharge是由美国Maxim Integrated(现被NVIDIA收购)开发的一种无线充电标准。

    • 该协议专注于快速充电,通过优化能量传输和接收来提高充电效率。

    • SuperCharge技术支持高功率传输,适用于需要快速充电的设备。

***还有一些其他无线充电协议和技术,如磁共振充电技术(包括磁共振耦合和磁共振感应)、磁导材料技术、电场耦合无线充电技术等。这些协议和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和性能上可能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无线充电方案需根据设备需求和充电环境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