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的奖励类别。该奖项的评选范围广泛,包括在物理学、化学、医学、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以下是历届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者及其主要成就:

  1. 2017年:

    • 物理学:薛其坤,因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研究”。

    • 化学:周其凤,因为“有机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和物理机制”。

    • 生物医学奖:李兰娟,因为“肝胆疾病诊疗的创新体系研究”。

    • 工程科学奖:邓稼先,因为“中国氢弹研制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开拓者”。

  2. 2018年:

    • 物理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科学家团队,因为“基于量子通信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研究”。

    • 化学:周恒等,因为“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可逆生长与调控”。

    • 生物医学奖:陈化兰,因为“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和产业化”。

    • 工程科学奖:蒋兴宇,因为“新一代全海深自升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

    • 信息技术奖:何积丰、陈纯等,因为“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

  3. 2019年:

    • 物理学: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

    • 化学:王丽丽等,因为“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输运性质的深入研究”。

    • 生物医学奖:王贻芳、卢煜明,因为“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克隆猴”。

    • 工程科学奖:邓小刚等,因为“高密度柔性储能器件”。

    • 信息技术奖:张亚勤、陈云霁等,因为“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面向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和“新型存储器件”。

  4. 2020年:

    • 物理学:王贻芳、陆锦标等,因为“基于晶体管结构的类脑计算研究”。

    • 化学:张远征等,因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可控生长”。

    • 生物医学奖:陈薇等,因为“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 工程科学奖:陈建功等,因为“重大慢性疾病防控的科技创新”。

    • 信息技术奖:刘多等,因为“5G+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和“网络安全技术创新”。

  5. 2021年:

    • 物理学:杨振宁,因为“从量子物理到超导的探索”。

    • 化学:李远哲等,因为“有机分子的光化学合成与反应”。

    • 生物医学奖:张林等,因为“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方法”。

    • 工程科学奖:陈建功等,因为“中国高精度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 信息技术奖:彭超才等,因为“5G+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和“网络安全技术创新”。

***未来科学大奖还设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和“工程与材料科学奖”。这些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在相关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请注意,未来科学大奖的具体获奖者名单和评选结果可能会因年份和评选标准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需获取最新信息,请关注未来科学大奖官方网站或相关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