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模式(Framework Pattern)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结构和方法,但并不指定它们具体的实现。框架模式让类的使用者需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框架模式:

  1.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工厂模式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这样,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1.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升级版,它提供了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1.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来获取该实例。这通常用于需要控制资源使用的情况,如日志记录器、配置管理器等。

  1.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

建造者模式允许逐步构建复杂对象。它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1.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原型模式允许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无需编写从头开始创建对象的代码。这适用于对象创建成本高昂或需要避免构造函数的情况。

  1.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适配器模式允许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形式。这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1.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

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它允许在不修改现有对象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组合和委托来扩展对象的功能。

  1.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使得客户端可以更容易地使用这个子系统,而不必了解其内部的具体实现。

  1.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享元模式通过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它将对象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区分开来,使得内部状态可以独立于外部状态变化。

  1.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

这些框架模式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