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行星,也被称为“游星”或“漂泊行星”,是指那些围绕恒星运行但并不位于行星系统的行星。这些行星没有足够的质量来清除其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因此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在广阔的区域内移动。
目前已知的流浪行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被发现:
凌星法:当流浪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会遮挡部分恒星光,这种现象被称为凌星。通过观测凌星时的恒星亮度的微小变化,可以推断出行星的轨道和基本参数。
径向速度法:这种方法基于恒星和流浪行星围绕共同质心旋转的模型。通过测量恒星光谱中的红移或蓝移,可以推断出行星相对于恒星的速度。结合恒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可以计算出行星的质量。
已知的流浪行星包括:
巴纳德星(Barnard’s Star):距离地球约6光年的红矮星,是最早被发现并确认的流浪行星之一。
大熊座VY星(VY Canis Majoris):位于大熊座的一颗红巨星,其轨道非常椭圆,质量较小,可能是一颗短周期的流浪行星。
织女星B(Vega B):位于天琴座的星团Vega的伴星,是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可能也是一颗流浪行星。
Trappist-1e:位于Trappist-1星系中的一颗行星,质量较小,轨道非常椭圆,可能是一颗流浪行星。
需要注意的是,流浪行星的发现和研究仍然是一个活跃的领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流浪行星被发现。***流浪行星的定义和分类也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有所调整。